唤醒“白云之地”遗产

在首都河内,除了升龙文化之外,还有与高耸入云的巴维山峰一样庞大的兑处(Xứ Đoài)文化。兑处文化与升龙文化融合,使首都文化更加丰富多彩。在河内文化的共处之中,兑处文化依然保留着几千年来独特之处,也具备了保存和弘扬自身价值、挖掘自我潜能的条件,成为文化产业建设的重要资源。

遗产区之地

兑处是指首都以西的地区,那里拥有终年白云缭绕的巴维山峰。本地诗人光勇曾经这样写道:“我想念兑处白云/你可曾记挂?”。在越南文化中,并非所有地区都被视为“文献” 之地。文献是指具有悠久历史文化传统的,孕育出许多为国家作出巨大贡献的名人的地区。兑处是古往今来为数不多的被人们视为文献的一方土地。 

很长的一段时间,兑处属于河西省,因此很多人将河西省与兑处联系起来。但实际上,河西省包括属于兑处的部分地区和属于山南上处的部分地区。古代兑处是位于升龙城以西的一大片地区,经过多次行政变更,古代兑处的行政区域界线包括国威、石室、丹凤、怀德、巴维等县,山西市,以及永福和富寿两省部分地区。古代兑处的行政区域界线包括国威、石室、丹凤、怀德、巴维等县,山西市,以及永福和富寿两省部分地区。

古代兑处的行政区域界线包括国威、石室、丹凤、怀德、巴维等县,山西市,以及永福和富寿两省部分地区。

兑处被认为是越南古代文明的摇篮,这里有越南“四不死”之一伞圆山圣的传说。有关伞圆山圣的上古神话与越南历史的开端——雄王时代息息相关。 

随着历史的发展,兑处成为了一方人杰地灵、名人辈出的土地,诸如两位皇帝冯兴和吴权,太师苏献成、探花江文明,膨状元冯克宽等。

福寿县下协亭的雕刻描绘两个人正在下棋的情景,生动地体现了古代人的美好生活。(公达 摄)

福寿县下协亭的雕刻描绘两个人正在下棋的情景,生动地体现了古代人的美好生活。(公达 摄)

兑处文化的深度还体现在数量庞大的遗迹和遗产。兑处拥有一系列国家级特殊遗迹,诸如:师寺(别称天福寺);国威县素亭;石室县西方寺;福寿县喝门亭、翔飘亭、下协亭;巴维县西腾亭;丹凤县大冯亭等。 

这些建筑除了具有历史价值,也是传统建筑和雕刻的“博物馆”,同时保存着许多越南乡村亭子体系和乡村文化之美。 

兑处还拥有“第一无二”的遗迹,即山西古城——东南亚唯一的红土城堡;唐林古村——被公认为国家建筑艺术遗迹的两个古村落之一; 山西市甘蔗寺,其以287尊佛像成为越南寺庙佛像数量保存最多的记录;山西文庙——弘扬兑处好学传统和科举成绩的地方;伞园山圣的供奉体系。

石室县西方寺的屋顶建筑充满魅力。(黎成 摄)

石室县西方寺的屋顶建筑充满魅力。(黎成 摄)

兑处也是拥有许多有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特别是覆盖伞园山脚下的伞园山圣供奉体系,福寿县喝门寺庙会,山西市瓦祠庙会,国威县呼唱,福寿县军鼓对唱,石室县凿山、平富水上木偶戏,巴维县云和乡蒙舞,怀德县义求筹歌,丹凤县上某筹歌,特别是兑处以许多手工艺村而闻名。

越南历史科学学会副会长武明江教授确认,兑处既是越南文化的缩影,也蕴含着独特特色。兑处文化是越南文化河流中的无价之宝。

在新形势下保持文化本色

扩大河内行政区域界线丰富了首都的文化,而并非抹去兑处的文化特色,甚至把兑处文化提升到新的地位。

纵观一千多年的历史,兑处文化始终与升龙文化相互交往。许多兑处文化名人来到升龙京城创业,为京城和国家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这种联系就是这句歌谣的由来:

 “一方锦缎天地
看丝绸之乡,似看到京城
千年文物
比不上河西与河内息息相关”

这句歌谣讲述了升龙和兑处两大文化之地与(前)河西文化区在历史上的平行关系。

2008年,这种关系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落实越南国会关于调整河内市及相关省份行政区域界线的第15/2008/QH12号决议,整个河西省与永福、和平两省部分地区的界线并入河内市。

在山西市唐林古村的古井营造出充满乡村气息的空间。(Nina May 摄)

在山西市唐林古村的古井营造出充满乡村气息的空间。(Nina May 摄)

合并前,老河西省有3053处遗迹。虽然该省十分关注遗迹修复工作,但经济资源仍然有限。归入首都后,上述难题逐渐得到化解,河内市分配资源发放给各地方,用于保护珍贵遗产。

合并前,老河西省有3053处遗迹。虽然该省十分关注遗迹修复工作,但经济资源仍然有限。归入首都后,上述难题逐渐得到化解,河内市分配资源发放给各地方,用于保护珍贵遗产。

特别是,2022年4月8日,河内市人民议会出台第02/NQ-HĐND号决议,补充2021-2025年5年中期公共投资计划,分配实施建设投资计划的2022年资金计划,改造国立学校以满足国家标准的条件,提升卫生系统,修缮改造2022-2025年阶段和后续年的遗迹,以及一些市级支出任务基本建设项目。

根据第02/NQ-HĐND号决议,河内市出资14万亿越盾对579个遗迹项目进行修缮改造。其中,使用各地方的资金与河内市预算补充资金相结合。

兑处(xứ Đoài)文化区一系列遗迹受益于该决议的实施。三组遗迹得到优先投资和修缮为:严重退化而面临倒塌危机的遗迹、被评为有高价值且原始项目正在退化的遗迹、以及旅游目的地和旅游开发密切相连的遗迹。

如福寿县,自第02/NQ-HĐND号决议实施以来已修缮、改造了20处遗迹,石室县也达到相同的数字。凭借这种投资资源,兑处的数百处遗迹已恢复昔日的美丽。

国威县的天福寺(Chùa Thầy)木棉花盛开季节。(黎成 摄)

国威县的天福寺(Chùa Thầy)木棉花盛开季节。(黎成 摄)

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领域,实施河内市文化与体育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总检查提案,兑处的各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以审查,认清并实施保护措施。曾经濒临失传的遗产,如福寿县的军鼓调(hát trống quân)、国威县的猶唱(hát dô)等相继复兴。平富水上木偶戏、凿山水上木偶戏、石舍水上木偶戏、上某筹歌的活动找到新生命力。

作为一名研究专家、音乐家同时也是传统音乐表演者,在恢复盲人曲(xẩm)和其他一些传统民间艺术类型方面远近闻名,研究专家、音乐家阮光龙评价说:“在与河内---各个方面都如此强大的升龙文化摇篮合并时,许多人担心兑处文化逐渐被遗忘和消失。但在兑处,传统文化仍得到关心,保护和弘扬其价值”。

文化工业的重要资源

至今,山西市山西古城步行街运行了2年多,然而,它的魅力从未减退。在这里,许多文化、艺术表演舞台于周末举行。步行街还是艺术、手工艺品展览和民间游戏举办之地。所有这些活动将山西古城周围的步行空间成为一个具有吸引力的文化、旅游空间。平均每天晚上,步行空间吸引游客人数约1万人次。每逢重大节日,山西古城周围的步行街吸引游客人数2.5万到3万人次。步行街的活动也帮助人民增加收入,有助于发展市内经济。

朱圳亭——使“南桥、北寺、兑亭”远近闻名的亭之一。(陈中河 摄)

朱圳亭——使“南桥、北寺、兑亭”远近闻名的亭之一。(陈中河 摄)

实施河内市委关于“发展首都2021-2025年阶段文化工业,至2030年定向和至2045年愿景”的第09-NQ/TU号决议,兑处的许多文化遗产得到开发,弘扬价值,成为文化工业发展的重要资源,而山西古城周围步行街是其中一项活动之一。与山西古城的同时,唐林古村、天福寺、西方寺、喝门祠(Hát Môn)等遗迹都成为最具吸引力的旅游景点。

唐林古村宁静、简朴的生活。(妮娜·梅 摄)

唐林古村宁静、简朴的生活。(妮娜·梅 摄)

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得到唤醒旨在参加文化工业发展活动,特别是各种庙会、民间演唱艺术、饮食等。其中之一就是越南首个实景剧目《北部精华》。这就是创造力的典型例子,给民间艺术带来新的价值。

《北部精华》舞台规模宏大,现代技术,演员人数多达200人。在兑处乡村的风景中,昔日农村人民生活得到再现,从劳动生产、庙会到日常生活等场景。这有助于公众深深地感受到兑处文化的质朴和深情。在这些活动场景中就是由农民艺术家表演的水上木偶戏、筹文曲等民间演唱艺术类型。因此,实景剧目《北部精华》近年来维持了其对观众特别是游客的吸引力。

实景剧目《北部精华》再现和推崇乡村生活之美。(图片来源:河内巡州股份公司)

实景剧目《北部精华》再现和推崇乡村生活之美。(图片来源:河内巡州股份公司)

除了上述遗产,芒族同胞的锣铮表演艺术被许多旅游线路开发;水上木偶戏、筹歌、猶唱等民间表演艺术类型在各大舞台上上演。与此同时,凿山(Chàng Sơn)木工村、山同雕像村、石舍竹蜻蜓等手工艺村既成为旅游目的地,又生产各种纪念品的手工艺品,带来较高的经济效益。

尽管面临不少困难,特别是人力、将遗产资源发展成为文化工业产品的措施等方面的困难,然而兑处文化遗产初步朝着正确方向开发,有助于改变这里人民生活水平,同时,通过发展文化工业,深刻意识到这一重要资源,给兑处文化创造长久生命力。

Item 1 of 4

怀德县价庙会的游巡队伍。(范国勇 摄)

怀德县价庙会的游巡队伍。(范国勇 摄)

国威县素亭(Đình So)被命名为:兑处第一亭。(潘辉 摄)

国威县素亭(Đình So)被命名为:兑处第一亭。(潘辉 摄)

山西古城的庄严。(尼娜·梅 摄)

山西古城的庄严。(尼娜·梅 摄)

古井营造出山西市唐林古村的乡村质朴空间。(尼娜·梅 摄)

古井营造出山西市唐林古村的乡村质朴空间。(尼娜·梅 摄)

出版日期:2024年10月3日
项目主管:桥香 红明
内容:江南
美术设计:宝明
图片来源:尼娜•梅 范国勇 陈中河 黎成 河内巡州股份公司
编译:杜康 耀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