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离家乡越南人和俄罗斯友人记忆中的河内

还剑湖的平静空间。(图片来源:成达 摄)

还剑湖的平静空间。(图片来源:成达 摄)

在远离家乡越南人和俄罗斯友人的记忆中,河内不仅是一座拥有独特历史文化遗迹的古老城市,而且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创意中心。河内面貌日新月异,从咖啡馆、商店到文化艺术空间,通过创意项目接受了新的想法。

通过旅居俄罗斯越南人和朋友们的分享,河内确实在他们心中留下了特殊的感情。

旅俄越南人协会常务委员范青春女士:

我在河内首都出生和长大。我离开河内已经36年了。离开河内多年后,当我回到河内时,我对首都的发展感到非常高兴。

除了古老的街道和深棕色的瓦顶外,河内现在拥有更大、更宽的街道,非常宽敞、美丽,出行非常方便。

每次回到河内,我们总是想起首都的文化之美,尤其是首都的美食。有很多餐厅,菜品美味,精致。服务员非常热情。

特别是,现在河内有许多餐厅跻身著名的米其林烹饪评级系统之列。这也有助于首都的美食在世界烹饪版图上获得更多的地位和赞赏。由此,吸引了许多游客前往越南。

回到河内首都时让我们感到非常高兴的一点是,现在很多人都愿意同职能力量参加保护首都安全,帮助首都变得更加绿色、更加清洁、更加美丽。

作为一个远离家乡的人,每次回到家乡我都感到非常安心和高兴。尽管我远离河内并在世界各地的不同城市都有过经历,但我对首都的爱和自豪在我的心中永远存在。

尽管我远离河内并在世界各地的不同城市都有过经历,但我对首都的爱和自豪在我的心中永远存在。

俄罗斯外交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MGIMO)讲师斯韦特兰娜·格拉祖诺娃女士:

1993年我第一次来到河内,当时我还是一名学生。此后,我又去了河内几次。上次是2019年,来到河内,我看到河内面积扩大了很多。

河内拥有新的现代化社区。与以前相比,河内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发展速度非常快。 20世纪90年代,当我第一次来到河内时,我感觉河内是越南文化的“心”。当时,我有机会去了越南的一些地方,我清楚地看到河内的佛寺和寺庙都很不一样,尤其是老城区有很多有趣的东西。

值得开心的是,尽管河内已经扩大和实现现代化,但它仍然保留着自己独特的文化。河内的龟塔标志还是很熟悉的。作为一名给俄罗斯学生教育越南语的教师,我总是尽力向学生介绍和传达拥有历史名胜和传统习俗的河内的精彩,让我的学生熟悉河内的丰富文化。

目前,河内是一座现代化城市。我经常听到我的学生在每次实习结束后谈论河内。年轻人眼中的河内现在设施齐全,但仍然保留着古老的文化。河内人行道十分有趣,还是有自己独特的特色。我们非常喜欢这些东西。

······河内已经扩大和实现现代化,但仍然保留了自己独特的文化。

俄罗斯国立赫尔岑师范大学老学生彼得鲁诺娃·维亚切斯拉沃夫娜:

我第一次来到河内是于2017年秋天赴社会科学与人文大学实习。我立刻就爱上了河内。对我来说,这是一座充满对比的城市。我住在繁华的二征夫人郡,那里有很多宿舍、简陋、便宜的咖啡店、商店。

我喜欢还剑湖地区。在那里,我散步或坐在美丽的咖啡店里,读书,欣赏城市的美丽。

我喜欢在河内各条街道上骑自行车,看看这座城市和人们。令我感到高兴的是河内有很多公园,道路两旁生长着一排排高大的树木,形成拱形,就像你开车穿过一条绿色隧道。

总的来说,河内非常欢迎我。我遇到的人都十分友好。

近年来,我来到河内几次了,最近一次是在2023年底。每次到河内,我都觉得这座城市正在迅速发展,变得更现代、更富裕的。

我看到河内有越来越多的汽车、商店和现代化的购物中心和美丽的新住宅区。我很高兴看到河内变得越来越现代和美丽,同时,河内的灵魂和“特色”仍保留下来。

······河内变得越来越现代、越来越美丽,同时,河内的灵魂和“特色”仍保留下来。

俄罗斯文化学者、乌里扬诺夫斯克州列宁纪念馆高级科学干部、历史博士瓦列里·佩尔菲洛夫:

我很幸运能够来到越南几次了。我第一次来越南是在1982年。在我的记忆中,当时你们国家的情况还较困难,国家刚经历了多年的激烈战争。

几年后,我再有机会来到越南并访问河内。我对在短短的时间内,你们国家,尤其是首都河内,发生了迅速的变化觉得很惊讶。

经济发展,文化丰富和富有特色。值此首都解放日70周年之际,我谨向河内——越南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表达祝贺。

我对河内有胡志明博物馆和胡志明主席陵墓印象深刻。越南的这些工程和乌里扬诺夫斯克的列宁纪念馆都是由建筑师哈罗德·伊萨科维奇设计的。在列宁故乡乌里扬诺夫市,建设了胡志明大道,越南杰出领导人的纪念碑,并以他的名字命名了76号高中学校。值此首都解放日70周年之际,我谨向河内市民表达祝贺,致以最美好的祝愿,祝河内取得许多成就和繁荣。

······我谨向河内市民表达祝贺,致以最美好的祝愿,祝河内取得许多成就和繁荣。

河内“和平文化节”活动上的英雄感人时刻。 (山松 摄)

河内“和平文化节”活动上的英雄感人时刻。 (山松 摄)

项目指导:长山
内容、图片:春兴 垂云(《人民报》社常驻俄罗斯记者)
美术设计:黄河
编译:玄媚 慧明 芳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