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龙皇城——民族历史文化价值的交汇之地
世界文化遗产升龙皇城中心区是多个世纪大越历史和文化的象征。这里是古代君主朝廷讨论和发布国家重大决策的地方,见证了抗击外来侵略战争的风风雨雨,汇聚了民族建筑与美术的精髓等。古代建筑工程,升龙皇城的建筑遗迹和考古文物是升龙-河内乃至越南的无价骄傲。
历史性决定
1009年李太祖在华闾首都(今宁平省)即位,开启了李朝。当时,华闾是丁朝和前黎朝的首都。华闾地势险要,四面环山,便于防御。
但当他即位后,他意识到华闾土地崎岖且狭窄已不再适合作为一个和平国家的首都。李太祖即位一年后,颁布了《迁都诏》。在这份历史文献中,李太祖明确提出了“定都于中心,谋大业,谋子孙后代”的愿望,以求“福气长久,风俗昌盛” 。
《迁都诏》颁布,全体上下一致同意将国都由华闾迁到大罗。
庚戌年(1010年)秋天,李太祖及其官员开始迁都大罗。
旧史记载,迁都团刚到大罗,国王就看到一条金龙飞上天空的景象,决定将这片土地命名为升龙(龙飞上天)。从此,升龙正式成为独立、统一国家的首都;尽管经历了各朝代的兴衰,但升龙继续作为陈、黎、莫、黎中兴等朝代的首都。
旧史记载,迁都团刚到大罗,国王就看到一条金龙飞上天空的景象,决定将这片土地命名为升龙(龙飞上天)。从此,升龙正式成为独立、统一国家的首都;尽管经历了各朝代的兴衰,但升龙继续作为陈、黎、莫、黎中兴等朝代的首都。
李朝迁都升龙,开始进行首都建设工程。升龙由两部分组成:皇城是国王和王室的住所,也是举办重要朝仪的地方;全部朝廷 - 封建国家的首脑机关都集中在这里,即今巴亭郡。其中,朝廷举行重要朝仪的地方被称为乾元殿(以后改为天安殿、敬天殿)。皇城外是住宅区。整个地区被一座大城堡包围,称为大罗或罗城。
通过对升龙都城的规划,包括上述两个区域,李朝奠定了升龙都城未来多个世纪的基本结构基础。历朝历代皇城的面积和规模都发生了变化,许多工程因战争或时间而被毁坏,但总体空间几个世纪以来没有太大变化。
除了陈朝和胡朝末期的短暂时期首都迁至清化外,升龙几乎连续八个世纪作为首都。直到19世纪初,阮朝在顺化建都,升龙不再是国家首都。升龙皇城发生巨大变化。大诗人阮攸出使清朝之前,从首都顺化来到升龙,写下了两首描写“古都”升龙的诗篇。其中有这样句话:
“千年宫殿成官道,
一片新城无故宫。”
(陈青迈(1911-1965年)编译)
触摸过去
尽管经历了历史的巨大变迁,许多工程被毁,升龙皇城仍保留着许多巨大建筑。
升龙皇城沿南北轴线而建,正门朝南。中间的轴线被称为“神道”或“御道”轴线(国王的道路)。
从南方过来,第一个建筑工程就是旗台,人们常称其为河内旗台。这是主中轴线南端起点的地方。
旗台建于阮朝时期,由三层和一根柱组成。这是悬挂旗帜的地方,也是天文台。旗台规模雄伟,高33.4米,若算上旗杆则为41.4米。
从这里出发,沿着“御道”前往端门。端门也称为南门,是另一个巨大的建筑工程,由五个大门组成。升龙皇城的中心是敬天殿,这是皇帝接见各国大臣和使节的地方。这是多个世纪以来大越最重要的权力中心。敬天殿已不复存在,但黎初朝制作的双石龙阶仍保存完好。
升龙皇城的中心是敬天殿——皇帝接见各国大臣和使节的地方。这是多个世纪以来大越最重要的权力中心。敬天殿已不复存在,但黎初朝制作的双石龙阶仍保存完好。
古代皇城中仍然存在的最后一个重要项目是位于潘廷逢街的正北门。这是一座大门,朝北。门身上还留有19世纪末法国殖民者进攻河内城时发射的两枚大炮弹的痕迹。
除了封建建筑工程外,升龙皇城还保留了许多法国时代的建筑和抗美战争时期建造的工程。其中最特别的是D67房屋和隧道。该项目全称是政治局和中央军委会议室。
由于美军猛烈袭击,为保证战时指挥部工作场所,国防部决定建设D67号房屋和隧道。
D67房屋和隧道遗迹内有中央政治局、中央军委会议室、武元甲大将办公室和文进勇大将办公室。与深9米地下室相连的建筑物结构坚固,可抵御炸弹。隧道共有上下三层楼梯。在这里,越共中央政治局和中央军委做出了许多重要决定,特别是召开会议就1975年春季胡志明战役、解放南方、 统一国家做出决定。
解密之谜
升龙皇城中心区(包括古城区和黄耀街18号考古学遗迹区)于2010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认为世界文化遗产。
经历了历史的风风雨雨,多次被毁,过去对升龙皇城的了解主要是通过史书和少量的考古资料。
2002年,当建设国会大厦时,关于升龙皇城的珍贵遗产的数百万件文物在数十公顷的面积上被发掘。该地区现在是黄耀街18号考古区。这是科学家历史上第一次发现数十个世纪以来多种类型的建筑遗迹和考古文物相互堆叠。
最远的是大罗时期(当时我国仍处于北属时期,7世纪至9世纪)。接下来是丁朝和前黎朝(10 世纪)的文物。特别有价值的是与李朝(1009-1225年)和陈朝(1226-1400年)有关的考古文物,其告诉我们很多关于这两个君主朝代的宝贵信息。
位于李—陈朝层上是与黎初朝(1428-1527年)、莫朝(1527-1592年)、黎中兴(1593-1789年)和阮朝(1802-1945年)有关的文化层。
凭借这些特殊价值,升龙皇城中心区域(包括皇城区域和黄耀街18号考古区)于2010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文化遗产。
其后,越南社会科学院与河内人民委员会配合协调,继续在皇城区进行考古发掘。经过十几年的不断发掘,现已发掘面积达到一万多平方米。这是一个价值肯定的旅程。
李朝时期,最突出的就是宽约2米的大型排水渠,精心建造和加固,历经数千年的历史仍然经久耐用。木结构的建筑很容易被时间损坏,但历代的柱基坑让今天的一代想象这里曾经存在过大型土木建筑。
同样,这里也有密集的陈朝建筑遗址,最引人注目的是连接端门和敬天殿区的柠檬花装饰之道——神道轴线,陈朝皇城的皇帝御驾之道逐渐显露出来。
最明显的是黎、黎中兴时期的建筑遗迹,让我们可想象出上朝之地—敬天殿、丹墀院,是百官在龙台下聚集之地。
越南考古协会主席宋忠信副教授、博士强调:“土层具备有序、连续、不间断地演变的13个世纪各个历史时期的印记。特别是皇城中心区和升龙紫禁城。该地区是首都河内乃至越南的无价之宝”。
关于修复敬天殿的期望
上朝之地是升龙皇城的最重要空间。在不同时期,上朝的地方有不同的名称,例如:乾元殿、天安殿。黎初时期、其后是莫朝、黎中兴朝,上朝之地不变并被称为敬天殿。阮朝在顺化定都一段时间后,敬天殿被毁,并被龙天殿取代。法国人再次摧毁了龙天殿,并在敬天殿位置上兴建了炮兵指挥部。
由于李朝、陈朝距今太久,科学家们都想破解黎朝敬天殿建筑之谜。最大的困难是该工程已在两个世纪前就被摧毁。
随着各次挖掘活动,敬天殿的面貌逐渐显露出来。在越南乃至东方建筑中,承重柱起着主要支撑的作用。古人立柱基,并在柱根处放置基石。于2023年的考古发掘为敬天殿的奠基创造了转折点,确定了10个单独基础、7个双柱独立基础,相当于24个单独基础单位。
根据发掘的柱基,科学家初步确定敬天殿的规模为9间,中间空间宽6.8米,侧面空间宽5.35米,两山墙各宽3.4米。黎中兴时期的敬天殿总占地面积约1485米。
根据发掘的柱基,科学家初步确定敬天殿的规模为9间,中间空间宽6.8米,侧面空间宽5.35米,两山墙各宽3.4米。黎中兴时期的敬天殿总占地面积约1485米。
与地基一样,敬天殿的规模、屋顶和屋顶支撑框架都非常引人注目。如至今仍然存在的信仰和宗教工程经常使用的陶土鱼鳞瓦、鞋头瓦,那么敬天殿的瓦片是金珐琅筒瓦(琉璃黄,象征着皇帝)。屋顶边框的每块瓦片都有龙头,下瓦片是龙身,最下面的瓦片是龙尾。整个瓦顶是一群活泼的龙。
关于屋顶支撑框架,最重要的里程碑是在2017-2018年,当时科学家发现了70个木结构。其中,有许多结构位于斗拱结构中。2021年,在敬天殿东边找到了绿色珐琅建筑模型,真正体现了屋顶的木支撑框架是属于斗拱结构的—一种堆叠式的屋顶支撑结构,位于屋檐和屋顶下,不仅可用于扩大屋檐面积,而且还有支撑能力,并起到装饰作用以创造美观。
直接研究敬天殿框架和屋顶的越南社会科学翰林院京城研究院裴明智博士表示:“虽然尚未找到完整的斗拱结构构件,但是结合考古资料,根据陶瓷上描绘的宫殿建筑形式和黎初时期建筑模式,京城研究院已有足够的依据确定敬天殿的建筑属于斗拱结构。这是一项重要发现,是研究和破译敬天殿建筑形式之谜的关键”。
今日参观升龙皇城,人们难以想象和感受建筑之美,和了解古人的信息,因为大部分建筑都只剩下废墟了。因此,阮光玉教授和众多科学家都强调,敬天殿具有特别重要意义,修复该建筑是政府、科学家、人民对历史的责任,应在今后集中实施。
敬天殿具有特别重要意义,复原该建筑模型是政府、科学家对人民和历史的责任,应在今后集中实施。
推广精髓
升龙皇城是首都的头等重要遗产,同时也是最具吸引力的旅游目的地之一。升龙皇城每年接待数万名国内外游客。
这里最吸引人的旅游项目之一就是 “解码升龙皇城” 夜间体验之旅。
体验“解码升龙皇城”夜游的旅程持续约90分钟,从端门——通往紫禁城的大门,是皇帝居住和工作的地方出发。
参加旅程,游客可以体验古皇城的空间,在主题为“河内升龙——地下千年历史” 陈列室欣赏在升龙皇城发现的珍贵文物和古董,在敬天殿露台区上香缅怀各位先帝。
行程最后一站是位于黃耀18号的考古区。在此,经过多年发掘,考古学家发现了数以万计的文物,这些文物的年代交织,在1300 年的历史中相互重叠。旅程结束前是为所有游客提供的“解码升龙皇城”游戏。
探索升龙皇城给我带来一种很特别的感觉。我希望城市能开展许多其他有吸引力的活动,以发挥这一特殊遗产价值。
体验后,来自河内市青春郡官仁街的郑黄勇先生分享称:“探索升龙皇城给我带来一种很特别的感觉。我希望城市能开展许多其他有吸引力的活动,以发挥这一特殊遗产价值”。
随着对物品价值的研究,管理单位还进行古代皇家的活动和仪式的修复。在科学家的努力下,宫廷中许多古老的仪式被修复:灶君节、上標节、御历仪式、中秋节、端午节等。每年,这些仪式都吸引大量国内外游客。
除此之外,河内—升龙遗产保护中心还举办遗产教育课程,让年轻一代通过“我了解遗产”和“我成为考古学家”等活动更好地了解和热爱遗产。每年,除了数十万国内外游客,还有数以万计的各级学生参与体验活动,从而培养他们对遗产的热爱。
随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研究和修复敬天殿,升龙皇城的研究、保护和弘扬工作开启新的篇章。代表民族文化的独特价值观继续得以更远地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