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是社会的精神基础

阮科恬

我党很早就认识到政治、经济和文化之间的密切辩证关系。1943年《越南文化纲要》强调“文化战线是共产主义者必须行动的三大(经济、政治、文化)战线之一”。新政府成立后,胡志明主席经常提醒,我们国家的建设事业始终包括政治、经济、文化与社会。在经济创造物质基础的同时,我们要重视建设精神基础,培育越南社会主义文化和人民。

步入革新时期,经济建设成为核心任务。其次,要把党建工作视为关键任务。确定核心和关键任务是建国卫国事业的客观要求。

1943年《越南文化纲要》被视为越南共产党关于文化问题的宣言和第一个纲领,对全党和全民的文化艺术活动的认识和方针具有指导性作用,是照亮现代越南文化的灯塔。

1943年《越南文化纲要》被视为越南共产党关于文化问题的宣言和第一个纲领,对全党和全民的文化艺术活动的认识和方针具有指导性作用,是照亮现代越南文化的灯塔。

然而,近10多年来,发展文化、构建社会的精神基础已经成为生活刻不容缓的紧迫命令。20世纪90年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文化发展十年”,呼吁各国制定文化政策,作为发展的动力。

这是我国逐步形成社会主义定向经济市场的国家管理机制、各经济成分得到发挥、国际交流与融入日益扩大的时期。经济逐步起色,我国摆脱了经济社会危机,增加了积累,创造了独立自主的经济的初步物质基础。对于一个连续饱受战争影响和欠发达的经济体来说,这是一场前所未有的胜利。

但是,我们也很快认识到,仅仅在市场经济的基础上追求财富,即使是社会主义定向也是不够的,甚至是危险的,而且还必须面向真正先进的文化事业,以及一个能够形成以民族独立和社会主义为核心的坚实精神基础的民族,这样现代越南社会才能站稳脚跟。

市场经济在不断创造财富,但在另一面,它也不断对文化精神生活、生活方式产生负面影响,腐蚀社会。因此,文化发展是战略任务,旨在促进市场经济更快、更可持续发展,同时调节和防止市场经济弊端带来的不良影响,维护人民群众,使社会有序和谐。另一方面,国际交流与融入已成为国家发展的客观需要。但在经济交流中,没有任何产品或服务不包含文化信号。发展文化,打造民族内生文化力量,就是融入国际、进行国际交流极为必要准备,才不至于被别国的物质文化力量压垮。

值得庆幸的是,自1993年春季以来,面对民族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越南党开始强调文化在民族复兴事业中的地位。特别是近6年来,随着越共八大五中全会的决议,决心在社会精神基础上建设富有民族本色的先进越南文化,其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推动越南国家和人民不断发展强大。

构建现代越南社会的精神基础需要赋予文化沉重责任和有意义成就:

——即不断保持和培养干部和人民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认识,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和胡志明思想的基础上实现民富、国强、社会公正、民主、文明的目标。文化为当今越南社会的基本价值观带来了政治共识和社会认同。

——即是对人因素的关注,不断鼓励和引导人们向真、善、美的价值观迈进,争取自身应当的幸福,为社会做出更多贡献。坚决谴责和杜绝不良风气,同消极、腐败、官僚、不负责任、无视纪律和法律等表现作斗争。弘扬和推广良好范例,促使其成为社会的健康生活方式。

——即是在全民团结建设文化生活运动和在新时代致力于民族文献的艺术家、知识分子、文化人才的贡献基础上,从中央到村庄、家庭建设与发展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文化机构。致力于文化活动社会化,鼓励各阶层人民参与文化活动的文化政策,帮助少数民族和贫困地区发展文化等,这些带来了丰富、充满活力的文化发展,开辟了许多新能量。

——关心建设当今越南社会的精神基础必须始终与建设科学、社会与人文科学领域的知识分子队伍,艺术家,记者和文化领域专家队伍的事业紧密结合起来。虽然还存在很多困难,甚至不足,但必须日益提升新文化创造的力量,同时注意维护传统历史价值。

——社会精神基础离不开人类文化价值的选择性交流和接受过程。当今越南文化日益向现代世界价值开放,在民族传统和革命价值基础上不断丰富自己。

文化是一代又一代人传承下来的,并不断得以培育和丰富。 (图片来源:tapchicongsan.vn)

文化是一代又一代人传承下来的,并不断得以培育和丰富。 (图片来源:tapchicongsan.vn)

——当今越南社会的精神基础正通过党内的文化发展和对工人阶级政党的文化领导作用的肯定而不断得到滋养。党建设和整顿工作,提高党员干部的优良品质和模范风范,对于民族文化发展具有越来越重大的意义。

党组织、政府、阵线、团体的团结一致和先锋模范作用,始终为社会带来力量,为社会进步奠定坚实基础。相反,干部、党员错误缺点多的地方,文化精神生活就受到严重挑战。

让人不安,甚至不太兴奋的是,很多地方文化所构建的精神基础还没有达到稳固的程度,良好的价值观形成缓慢,善恶交织,道德和生活方式的堕落令人担忧。个人主义自私自利、生活方式日趋务实、腐败现象猖獗、社会纪律规矩下降、犯罪行为增多等都是社会热点问题。

与此同时,实践总结、理论研究和理论传播等进程在许多方面还比较缓慢,大大限制了社会精神基础的建立。

舞龙——升龙具有千年历史的文化特色。 (水原 摄)

舞龙——升龙具有千年历史的文化特色。 (水原 摄)

认识到我国文化建设进程的新要求,越共十三大十中全会肯定了关于文化问题的越共十三大五中全会决议的正确性,继续明确文化工作在实践组织指导中的作用和地位。越共第九届中央委员会确定了各领域文化质量同步发展的目标,其中,首先要确保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党建设和整顿为重点与不断加强社会精神基础文化建设相结合。会议结论还强调,“实现三大领域同步发展,是确保国家全面可持续发展的决定性条件”。

在新形势下,强调文化在政治和经济任务并列中的重要地位,体现了党的政治决心,旨在加强和巩固我国社会的精神基础,积极应对现代世界难以预测的挑战,推动政治、经济、文化因素之间的合理协调,确保发展的同步性和全面性。

富寿省三农县陶社乡的大象游行节。 (图片来源:tapchicongsan.vn )

富寿省三农县陶社乡的大象游行节。 (图片来源:tapchicongsan.vn )

国家对文化的财政投资政策将从目前的1.3%提高到2010年的至少1.8%。党对文化事业的关注在 “集中建设当代越南文化的新价值,弘扬民族文化传统中的优秀价值,并有选择性地吸收世界文化精华,紧跟时代发展步伐”的主张明确体现;同时要“研究并及时掌握现代文化和信息领域的成果,动员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共同推动文化事业发展”。

中央第十次会议的结论继续将建设健康的思想、道德、生活方式和文化生活,注重培养越南人民,发掘和弘扬文化艺术、科学技术方面的人才作为首要任务。

提升和革新党对文化工作的领导能力,重视党内文化建设,是在新时期推动文化发展、巩固民族精神基础的极其重要因素。因此,全面落实中央第十次会议的结论,首先是每个党组织、干部和党员的责任,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团结一致,带动全民积极投身于文化事业的广泛发展。

回想60年前,1945年乙酉年春,素友在《春来》一诗中曾敏锐地写下这样的诗句:

“朋友们!振奋起来!乙酉,
将是起义之年、成功之年!”

经过一个岁月轮回,乙酉年再次到来,带来了对越南国家和越南文化在新时代历史征程上光明前景的巨大信心。坚定信念、携手共建具有民族特色的先进越南文化,为国家发展奠定坚实的精神基础,将成为这个值得铭记的新年伊始最美好的祝愿。

《人民报》社于2005年2月7日发表的文章
美术设计:吴乡
图片来源:登科、水原、越通社、越共电子报
编译:慧明 芳玄 玄媚 明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