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解放对当前革新事业的意义

1954年10月10日,祖国的心脏、越南民主共和国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中心——首都河内解放。解放后,河内市在党和政府以及首都党委的直接领导下发扬长安人的优良传统,迅速克服困难,发展经济、文化、科技、国防,维护政治安全和社会治安秩序,为打败美帝国主义两次破坏性战争作出了贡献,成为大南方前线的坚实后方,不愧为“时代良心”、“人类尊严的首都”。进入创新时代,弘扬一个解放首都的光辉意义,河内迅速崛起,改变思维,在各领域上强势发展,成为“和平之城”,为当前革新事业的“伟大而具有历史意义的成就”作出重要贡献。

一、首都解放对国家建设和保卫事业作出重要贡献

1954年7月21日,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内瓦协定签署。恢复和平的基础是法国和日内瓦会议参加者承认越南、老挝、柬埔寨的独立、统一主权和领土完整。越南人民反对法国殖民主义者的长期而艰苦的抗战取得了辉煌胜利。按照日内瓦协定,河内处于法军80天集结区。法国殖民主义者在撤军之前,试图对首都进行全方位的破坏。

在党中央直接指导下,河内党委领导首都人民加紧斗争,要求法国殖民主义者严格执行日内瓦协定,反抗敌人破坏,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保卫工厂、机关、学校,大力建设当地革命力量,把政治斗争和经济、外交斗争结合起来,在政治和经济方面全方位、细致、周到地做好接管首都的准备。1954年10月10日上午,河内市军政委员会和以走在最前面的首都团的308号大团高举“决战决胜”旗帜,进入河内。解放后的首都河内成为全国和北方大后方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为建设和保卫北方、解放南方的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

1954年10月10日上午,308号大队的首都团步兵部队进入南门地区。 (图片来源:越通社)

1954年10月10日上午,308号大队的首都团步兵部队进入南门地区。 (图片来源:越通社)

进入河内后,我军很快接管敌军全部阵地、公共工程、工厂、医院、学校以及法国殖民主义者和保大政权的办公楼,如前总督府、北圻统使府、水屯、还剑湖、火车站、嘉林机场、白梅机场等。首都解放,是河内市乃至全国人民经过9年不惜牺牲抗战取得的辉煌胜利。党中央和胡志明主席在越北战区领导反抗法国殖民主义者8年后回到了首都。

河内进入了实施建设北方社会主义;解放南方,实现国家统一两项革命战略任务的新历史时期。

沿着社会主义道路建设和保卫首都的事业,对实施两项革命战略任务的进程产生重大影响。首都的发展不仅对北方社会主义建设进程产生全面影响,还体现了国家和新制度的实力,这是南方解放战争取得胜利的决定性因素。

作为一座城市,在70年在法国殖民主义者的占领下,河内遭受了严重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后果。

在政治方面,旧殖民主义的残余依然严重,许多机关被法国殖民主义者摧毁或拆除:“大部分珍贵的材料都被他们烧毁或拿走。我们接管时,全市共有137个机关,其中25个财产受损严重,无法立即继续办公; 31个机关财产只剩下一小部分” 。河内市不仅接收了旧政权机构中的越南工作人员,还接收了数千名旧政权的官兵,数千名前公务员移居南方。敌方情报和特务小组安插下来并疯狂展开秘密活动。法国殖民主义者建立的殖民政权虽然被推翻,但其残余势力给河内人民民主政府的建立和发展带来了巨大困难。

在经济方面,河内的工业规模很小、科技落后。接管后,除了电力、水和天然气厂以外,河内大多数工厂和企业已经停运或缓慢运行。大多数机器被拆卸拉走,或被严重损坏。郊区农业包括水稻、蔬菜和花卉。河内人之前使用的食品来源主要从西贡运来。由于战争因素导致大量土地荒芜,被一些地主和资产阶级霸占,技术落后,农具简陋,缺乏牵引力,所以疲惫不堪。贸易、商业和服务业是法国再次占领河内8年后留下的经济方面的最突出、最具特色产业。法国资本家大力推动贸易领域,垄断在印度支那进出口活动。华裔商人在河内经济中占据相当大的地位和实力,仅次于法国商人。印侨商业资本家重点从事丝绸、布料、纱线、杂货和饮食行业。越南商人比1945年之前数量逐增、资本向好。商业资本家迅速致富,其中大多数人迁移到南方。

法国殖民主义者的再次入侵使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一直衰退的河内市经济雪上加霜。这是典型的殖民地经济,各方面都落后,残破不堪,在法国殖民主义者撤军前所破坏,使生产经营更加停滞。

在文化社会方面,河内是集中全国科学、教育、文化、艺术机关中心。当抗战爆发时,大部分河内知识分子、文学家、艺术家都跟随了抗战,为抗战服务,只剩下一小部分留在河内。文学,艺术没有成就也没有巨大贡献。在法国殖民主义者的统治下,法国文化和文明没有对民族文化产生积极影响。反而,殖民奴役文化的毒液使民族文化逐渐被侵蚀。

这一切提出一个问题:自1954年10月10日,河内得到解放,从战争转向和平;从印度支那联邦的一座首都,法国在印度支那的重要军事基地,其中,所有政治、军事机构,经济社会活动都服务于法国占领军及其走狗伪军、伪政府等,河内再度成为越南民主共和国的首都,开始朝着社会主义方向从头改造和建设整个政治体系和经济社会结构、基础设施、上层建筑。

自1954年至1965年,实施了恢复、改造与和平发展等三个计划以后,河内人民已“满腔热忱为首都各行各业日益发展而奋斗,作为榜样,以率领全国人民在全国范围巩固和平、实现统一,完成独立与民主,为子孙后代建设一个幸福、美好、永远太平的生活”。

河内市尽快稳定生活和生产劳动,治愈战争创伤,朝着建设独立、自主和繁荣经济体的方向恢复农业和工业生产。

越南人民的抗法战争还没结束,美帝国主义入侵越南南方,图谋把南方变成新型殖民地、抗击世界社会主义和民族解放运动的军事基地,永久分裂越南国家。

面临民族史上从未有过的挑战,在党的英明领导下,胡志明主席从越南民主共和国首都——河内发出的号召“没有什么比独立自由更可贵”,全国都参战了,决战,决胜美国侵略者,解放南方,保卫北方,统一国家。

胡志明主席发出全国同胞和战士决心战胜美国侵略者的号召。他老人家重申:“没有什么比独立自由更可贵!”。1966年7月17日于河内。(资料图:越通社)

胡志明主席发出全国同胞和战士决心战胜美国侵略者的号召。他老人家重申:“没有什么比独立自由更可贵!”。1966年7月17日于河内。(资料图:越通社)

21年坚强抗美救国,同时进行党所提出的两项革命战略,以历史性的胡志明战役为高峰的1975年春季总进攻和崛起,越南人民已取得伟大胜利,结束了抗美救国战争,解放南方,统一祖国。

自首都解放以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国防、安全等领域所取得的成就让“河内实现了有史以来最长足的进展。城市、社会、人员都实现革新。河内人民是城市的主人翁,团结、勤俭建设新生活,致力于共同利益。河内市各个方面的实力都提升。河内市真正成为全国革命的坚实中心,也是推进抗击美帝国主义空军破坏性战争的人民战争并取得胜利的基础”。

位于龙边郡和嘉林县的三环路与河内-海防高速公路的十字路口。

位于龙边郡和嘉林县的三环路与河内-海防高速公路的十字路口。

二、发挥首都解放在当前革新事业的意义

位于龙边郡和嘉林县的三环路与河内-海防高速公路的十字路口。

位于龙边郡和嘉林县的三环路与河内-海防高速公路的十字路口。

充分发挥60年来得以肯定,特别是在民族历史转折点的千年文献,具有历史、文化、革命传统的首都,越南本领、智慧和力量的辉煌意义。

面对历史的要求,为了使国家摆脱社会经济危机,在“革新”成为与民族生存有关的问题时,以革命斗争过程中得以锻炼的政治意志,党已“正视事实、认清事实、讲清事实”,深刻进行自我批评和批评,重新认识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和步骤,倾听,集合人民的意见、愿望和智慧旨在策划在越共六大(1986年)的国家革新之路。

由党提倡和领导的革新事业已满足国家的紧迫要求,符合于地区的共同发展趋势和世界新局面。在实施革新道路征程上,我党、政府和人民不断努力,积极主动寻求,探索和创新。越南走向社会主义道路在理论和实践上日益清晰。《社会主义过渡时期国家建设纲领》于越共七大(1991年)通过,在落实20年后,从国家的实践,越共十一大已通过《社会主义过渡时期国家建设纲领》(2011年补充和发展),是国家革新进程中重要的认识和理论发展步伐。(完)

三环路与河内-海防高速公路的十字路口。

三环路与河内-海防高速公路的十字路口。

越通社资料图 成达 登科

美术设计:宝明

编译:微沙 耀玉